作者:罗良凌,范士陈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当代经济 2013
关键词:文化;旅游业;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探究了海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缺乏产业发展规划、管理混乱等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据以形成了包括制定科学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 次作者:陈思莲,范士陈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关键词:社会变迁;特征;海南岛
摘要:社会变迁是在不断创新、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发生演变的,而且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现代海南的社会人口、经济和政治三大方面,研究了海南社会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同时对海南社会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作者:陈思莲,范士陈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公民精神;体系;构建;路径
摘要:探讨了公民精神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了海南公民精神体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海南公民精神内涵的构建和实施路径。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作者:范士陈,陈思莲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关键词:社会变迁;多元特征;黎族地区;海南岛;经济特区
摘要:基于时空关联视角,梳理和探究了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的社会主体、社会观念、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及原因,并总结出此间黎族地区社会变迁的现象学、动力学、组织学和功能学特征。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4 次作者:吴珏,谢祥项,范士陈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暨南大学;三亚市旅游协会)
出处:特区经济 2011
关键词:旅游扶贫;机制创新;国际旅游岛;海南
摘要:随着旅游业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扶贫在各地得到了重点发展,国家也启动了国家旅游扶贫试点试验区工程,宁夏六盘山国家生态旅游扶贫试验区作为首个国家级试点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海南旅游扶贫工程一直处于近乎空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海南东西区域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在国际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4 次作者:王晓云,范士陈 (海南大学)
出处:生产力研究 2012
关键词:近现代;海南岛;区域开发;时空演进
摘要:以海南岛近现代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演进为例研究了区域开发人地关系随时空变化递次演进的机制问题。其中以近现代海南岛区域开发为线索,着重探讨了其在不同阶段中人地关系变化情况及其产业格局形成过程,试图探析有关区域开发演进对时空人地关系变化的内在机制问题,为区域开发与社会发展间产生积极共轭关系提供研究依据。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 次作者:范士陈,陈扬乐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生产力研究 2009
关键词:区域开发;社会变迁;互馈演进;共轭本源
摘要:基于区域开发与社会变迁互馈演进的经典理论述评和相关概念的本质性解析,文章解构、分析了区域开发与社会变迁互馈演进的多元共轭本源及其历时性共轭表现,认为构筑区域开发与社会变迁的良性共轭因子是实现新时期和谐社会变迁和有效区域开发的良性互动与有序推进的必然要求。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4 次作者:范士陈,宋涛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关键词: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过程耦合;地域分异
摘要:依据能力与主体关系逻辑、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力属性和人地关系理论,建立并运用过程耦合测度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地域分异特征,揭示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孱弱性、线路趋向性和垂直地带性等现象性特征,及其多维成长过程弱质耦合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9 次作者:闫凤英,何泽南,范士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建筑与文化 2014
关键词:空间规划;生态旅游;GIS;适宜性评价
摘要: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旅游资源,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对旅游区进行空间发展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保亭县为研究对象,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评价原则,以旅游资源系统、旅游生态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三个系统构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作者:陆佑海,范士陈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经济师 201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图景;路径;海南
摘要: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语境和海南图景的解构分析,探讨了海南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并据以形成可行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