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三亚学院机构知识库! 联盟首页| 登录 | 管理员后台

刘晓鹰

职称:教授

所在位置: 首页 - 作者导航 - 刘晓鹰 - 合作者关系
刘晓鹰所有成果
导出

作者:刘晓鹰,申京诗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  四川成都;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四川成都)

出处:农村经济 2004

摘要:逐步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土地征用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土地征用问题 ,分为三个阶段来推进 ,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土地使用制度。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1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刘晓鹰 (西南民族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  四川成都)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摘要:与人均GNP同我国相当的国家比较 ,我国的城市化率低十个百分点。与我国工业化率比 ,城市化率低十二个百分点。与我国非农就业人口比重相比 ,城市化率低二十个百分点。因此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加速 ,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加速都市带、城市群体发展这一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从借鉴世界城市化进程推进经验的角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7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郄光辉,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经营管理者 2010

摘要:本文通过对灾后两年重建成果的分析,认为灾后重建在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投入的情况下,四川人民的就业水平,人均纯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地区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者是超过了震前水平。经过两年多来的重建四川省GDP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四川省经济建设因此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姜太碧,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出处:农村经济 2004

摘要:本文通过城市发展轨迹探寻 ,总结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 ,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之对策。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郄光辉,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四川省情 2010

摘要:做好灾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灾后工业恢复重建、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刘晓鹰,郑长德 (西南民族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  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  四川成都)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摘要:都市带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最为发达 ,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最先呈现城乡一体化特征的地区。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西部成、德、绵及成、渝两地区已形成都市带雏形 ,将对西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这两个都市带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现状入手 ,深入研究了其城市化推进的策略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3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朱磊,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摘要: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发展基础上的理论,运用该理论指导地震后旅游重建,对受灾地区旅游资源优势的发挥、受损旅游项目的恢复以及新的旅游规划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受灾地区旅游增长极的形成将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能够更好的恢复和发展旅游业.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3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文章下载

作者:宋锋,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知识经济 2009

摘要:本文从我国西部城市化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制约其城市化的因素。在总结美国西部城市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选择以市场推进为主,政府起辅助作用的模式,并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加强制度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大城市为依托加强县域城市的发展。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邓文,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摘要:介绍了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自身具有的丰富资源和依靠蜀文化背景的优势,并结合目前旅游业的市场需求,提出了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和突出文化特色的建议,以及具体的旅游产品类型。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49 次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中文期刊] 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灾后重建体系

作者:何歆武,刘晓鹰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法制与社会 2009

摘要:本文指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灾后重建体系,不仅是政府部门应对灾害的必要手段,更是灾区人民实现恢复重建的迫切要求。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