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三亚学院机构知识库! 联盟首页| 登录 | 管理员后台

朱沁夫

职称:教授

所在位置: 首页 - 作者导航 - 朱沁夫 - 合作者关系
朱沁夫所有成果
导出

作者:朱沁夫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 1994

摘要:《资本论》均衡思想举要朱沁夫均衡是经济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均衡不仅是一种平衡状态.还应包括达到这种状态的过程.马克思的不朽著作《资本论》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均衡关系.一、均衡的结果:价值、生产价格及其有关量1.个别劳动时间均衡为社会...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文章下载

作者:朱沁夫 (湖南理工学院)

出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2004

摘要:本文从《资本论》的理论逻辑出发,通过对价值决定的两个层次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进行分析,论证了价值决定的第一个层次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重含义的基础性地位,指出了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的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违背了《资本论》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价值决定的第二个层次和社会必要劳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作者:朱沁夫 (岳阳大学组织人事处)

出处: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摘要: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大包干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后的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势头逐渐减弱,特别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了徘徊,这实际上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一系列困境的集中表现,也反映了改革还未解决的原有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 1、农产品产量增长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历年都有一定量提高。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朱沁夫 (岳阳大学)

出处: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摘要:胡培兆教授在他的著作《价值规律新论》中提出,要正确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同时说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要在马克思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补充“体力剩余价值和脑力剩余价值”这一对概念,才能说明问题。不然,用一百多年前的“老概念”,即使用最强烈、最肯定的语气也不能说服人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朱沁夫 (岳阳大学)

出处: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摘要: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反映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生产资金的状况,实际上反映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小。同时,它还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等与经济相关的重要因素状况相联系。 根据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不同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与本地区农民采取的经济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朱沁夫 (岳阳师范学院旅游系)

出处:云梦学刊 2000

摘要:制度创新具有一次性性质.制度不是生产力要素。无论是制度,还是制度创新均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为现实、并将为历史证明是科学真理.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文章下载

[中文期刊] (15)《资本论》均衡思想举要

作者:朱沁夫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 1994

作者:兰星,朱沁夫

出处: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摘要:韩国是一个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足亩,人口密度高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而正是在这块先天不足的土地上,韩国经济创造了自六十年代以来持续高速发展的“汉江奇迹”,纵观成功的各种原因,对比一些几乎同时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如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人们发现韩国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选择符合国情的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朱沁夫,江延球 (岳阳大学人事处;湖南省第二轻工业学校)

出处: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摘要:多年以来,社会必要劳动的两重含义与价值决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存在不同理解.笔者以为,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必须认真领会马克思的原意,特别是要从《资本论》本身的逻辑来理解.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出处:新华文摘 2009

摘要:朱沁夫在《云梦学刊》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几十年来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重含义问题的争论,没有取得进展的原因在于曲解了马克思的原意。从上世纪50年代及以后出版的《资本论》第三卷的所有译本,均找不到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种意义”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重含义的句子。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