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海南师范大学机构知识库! 联盟首页| 登录 | 管理员后台

肖少北

职称:教授

所在位置: 首页 - 作者导航 - 肖少北 - 合作者关系
肖少北所有成果
导出

作者:郑雪,肖少北,陈中永,白乙拉

出处: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1997

摘要:1 目的哭泣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情绪行为。长期以来这一重要的现象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仅有零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报告,缺乏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系统研究,特别是跨文化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比较和分析中外大学生哭泣行为及其相关因素。2 方法2.1 被试本研究被试分为中国组和国际组。中国组由240名大学生组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作者:肖少北,申自力,袁晓琳主编

出处: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摘要:本书遵循“教育以发展为前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

作者:袁晓琳,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出处:教育观察 2017

关键词:道德 道德符号理论 学校德育

摘要:威尔逊的道德符号理论在教育界影响深远,他以“符号语言”来说明道德要素,并主张把道德教育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理论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开展有如下启示:第一,设置独立的道德教育课程,实现德育模式的全面性;第二,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层次化的德育目标体系;第三,重视并加强道德教育环境的全面构建。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袁晓琳,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出处:教学与管理 2017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道德认知 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道德意向

摘要: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卷对87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学生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向的状况及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和网龄上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比较积极,但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发展不平衡,网络道德认知水平最高,网络道德意向水平最低;(2)男生的 ...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刘海程,卢秀玲,肖少北,刘海燕,刘宁,叶阳阳,唐全方,陈丽

关键词:汉字 正字法 枕颞皮质

摘要:1、项目研究开发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先前研究发现左半球梭状回中部皮质的外侧部对书面文字具有很强的反应,被命名为VWFA(visual word form area)。但是关于这个区域在文字识别中的具体功能依然存在着争议。汉字的视觉形式和形音对应关系和字母文字有着很大不同,为研究VWFA的功能本质 ...

作者:袁晓琳,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出处: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

关键词:道德 道德符号理论 学校德育

摘要:威尔逊的道德符号理论在教育界影响深远,他以'符号语言'来说明道德要素,并主张把道德教育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理论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开展有如下启示:第一,设置独立的道德教育课程,实现德育模式的全面性;第二,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层次化的德育目标体系;第三,重视并加强道德教育环境的全面构建.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

作者:袁晓琳,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出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向

摘要: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卷对87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学生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向的状况及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和网龄上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比较积极,但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发展不平衡,网络道德认知水平最高,网络道德意向水平最低;(2)男生的 ...

【获取途径】: 电子全文 文献传递 " title="超星期刊网" />超星期刊网 手机传递 " title="在线试读" />在线试读

[中文期刊] 论教师心理品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肖少北,张文香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教学与管理(太原) 2011

作者:陈丽兰,王雁,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关键词:听障儿童;信息加工速度;数量加工;智力

摘要:目的 探讨智力在听障儿童信息加工速度与数量加工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选择反应时任务、点阵比较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简化版)对249名听障儿童进行试验测查,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智力在听障儿童信息加工速度与数量加工间的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 (1)听障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正确率( ...

作者:袁晓琳,张卫,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出处: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 2006

关键词: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直觉

摘要: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本文从道德判断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传统的理性模式及哲学背景、直觉模式对理性模式的质疑和理论观点,最后对两种模式进行了述评。

【获取途径】: 文献传递 手机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