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海南大学机构知识库! 联盟首页| 登录 | 管理员后台
相关导航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0 图书
  • 16 期刊
  • 1 学位论文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21 中文
  • 1 外文
按重要期刊分组
  • 任何
  • 9 国内核心期刊
  • 9 国内统计源期刊
  • 8 CA化学文摘(美)
  • 6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3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更多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 1 化学分析计量
  • 1 微生物学通报
  • 1 化学教育
  • 1 热带作物学报
  • 更多
所在位置:首页 - 学者导航 - 徐静

徐静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
  • 所属院系:材料与化工学院
  • 成果数量:26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26条
  • 简介: 自然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以“Sehr Gut”最高成绩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先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博士后研究,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主要承担《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天然产物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有机波谱分析》、《化工产品剖析》、《结构分析与表征》等10 门博士、...

    详细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周婧,杨琦,李钢,徐静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2019 第55卷 第1期 P89-102

关键词: 红树属;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微生物

摘要: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 ...

作者: 朱俊杰,徐静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第39卷 第15期 P161-167

关键词: 大青叶;提取物;HepG2细胞;酒精性肝细胞损伤;抗氧化剂

摘要: 以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叶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分级萃取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肝细胞酒精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酒精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应激建立酒精性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 ...

发明人: 徐静

申请人: 海南大学

申请号: 201811292869.2

申请日期: 2018.11.0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PKS I型聚酮类化合物Efophylin B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sp.DSM 4137进行SFM固体培养基发酵并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钙调蛋白磷酸酶抑制活性,其免疫抑制作用比临床广泛使用的免疫 ...

作者: 邓勤,吕晓波,徐静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 第43卷 第6期 P635-644

关键词: 角果木;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摘要: 角果木是长期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典型真红树植物,因从其中分离到一系列具有优良抗肿瘤活性的萜类成分使得角果木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近10年来从角果木内生真菌中分离到的72个化合物进行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评述,以期概述角果木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为角 ...

发明人: 徐静

申请人: 海南大学

申请号: 201810832424.2

申请日期: 2018.07.2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将红树林植物红海榄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乙酸乙酯浸泡,然后以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梯度洗脱,再经高效液相色谱洗脱纯化,得到化合物pestalotiopyrone M,该化合物与临床上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 ...

作者: 吴希,邓勤,徐志勇,岑举人,徐静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出处: 化学分析计量 2017 第26卷 第1期 P113-117,122

关键词: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天然产物;分离纯化

摘要: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技术分类及其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6 次

作者: 周婧,黄丽云,李钢,徐静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化工学院)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第44卷 第8期 P1958-1966

关键词: 红茄苳;内生真菌;烟曲霉;抗氧化活性评价

摘要: 【目的】红树林内生真菌生长于特殊的生境,有些菌株能分泌出结构新颖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从红树林植物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HQD24,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形态结构及ITS r DNA序列分析,HQD24被鉴定为曲霉属(A ...

作者: 张旭,李静,徐静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第38卷 第5期 P849-853

关键词: 红树林;海莲;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摘要: 植物抗氧化研究对寻找高效率、低毒性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在海南分布较广的红树林植物海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期对海莲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ABTS自由基对海莲不同部位———根、茎、叶、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抗氧化能力评价,采用比色法和福林酚法测定总黄酮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 次

作者: 周婧,李钢,徐静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技 2017 第42卷 第6期 P220-224

关键词: 红海榄;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活性

摘要: 研究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根、茎、叶、花4个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海榄茎部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91±0.23)、(38.99±1.86)mg/g;红海榄植物各部位中茎的提取物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A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

作者: 徐志勇,冯昭,徐静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 第42卷 第4期 P241-254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细菌;真菌;抗菌化合物

摘要: 红树林微生物是一类生长于热带海洋潮间带的特殊海洋生物类群,其独特的生境必然会造就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和新颖作用机制的功能分子。本文对红树林放线菌、细菌和真菌来源抗菌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进行评述,描述化合物107个(-2016年),以期揭示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3 次
共26条记录 1/3 第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到第
徐静教授简介

自然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以“Sehr Gut”最高成绩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先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博士后研究,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主要承担《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天然产物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有机波谱分析》、《化工产品剖析》、《结构分析与表征》等10 门博士、硕士、本科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科研方向为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和红树林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主持与结题各级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青年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中药现代化专项、海南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学术创新计划项目1项、校级课题2项,已从红树林红树属植物中系统分离获得内生真菌超过400株,从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内生拟盘多毛胞菌Pestalotiopsissp.中系统分离、鉴定出6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0个,使用LC-MS作为测试手段,对内共生真菌Pestalotiopsissp.和寄主Rhizophora mucronata相关性进行了探索研究;与南京大学集成相关优势合作研究,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内生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CY018中系统分离获得生物活性成分20个,其中麦角类生物碱10个,新化合物7个;在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对海南特色药用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Turcz、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L.)Gaertn. 、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飞机草Eupatoriurn odoraturnLinn、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分离获得单体成分20余个,有关成果已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四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吴多泰博士科研成果三等奖。

独立出版54万字专著一册,《红树林微生物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5篇,SCIEI收录论文28篇,分别刊登于天然产物著名刊物Chem. Eur. J. (2013-2014 IF=5.831),Fungal Divers.(IF=6.938), RSC Adv.(IF=3.708),PloS one(IF=4.411),J. Nat. Prod. (IF=3.947),Bioorg. Med. Chem.(IF=3.075),Planta. Med.(IF=2.339),Tetra. Lett.(IF=2.66),Curr. Med. Chem.(IF=4.630), Nat. Prod. Rep.(IF=10.715)和Mini-Rev Med Chem.(IF=3.132),总影响因子超过IF≥60,引用频次IF≥400,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5场,做大会报告8场,现担任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海南省药学会会员,海南省生态学会会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评审专家,海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兼职研究员,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药用植物及其活性物质研究方向负责人,海南大学热带植物生态保育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礼仪训练师,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实验室内审员,担任Drug Design Methodologies and Modern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编委,Mini-Rev. Med. Chem.(IF=3.132),LWT-Food Sci. Technol. (IF=2.546),Lett. Drug Des. Discov.(IF=0.845),《中国海洋药物》等杂志审稿人。联系方式:happyjing3@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和红树林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

硕士招生专业: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