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海南大学机构知识库! 联盟首页| 登录 | 管理员后台
相关导航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0 图书
  • 30 期刊
  • 0 学位论文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36 中文
按重要期刊分组
  • 任何
  • 12 国内核心期刊
  • 12 国内统计源期刊
  • 12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8 CA化学文摘(美)
  • 3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更多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8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 江苏农业科学
  • 2 科学养鱼
  • 2 海洋湖沼通报
  • 更多
所在位置:首页 - 学者导航 - 李洪武

李洪武

  • 职称:教授
  • 研究方向:
  • 所属院系:海洋学院
  • 成果数量:36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36条
  • 简介: 1993以国家教委公费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1999获博士学位,2000获日本理化研究所光合成科学研究室博士后资格。2005被聘为日本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现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海洋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对海...

    详细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张颖,姚雪梅,王尔栋,杜江涛,李洪武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出处: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第33卷 第1期 P39-44

关键词: 蔷薇珊瑚;ITS序列;系统发生关系;分子鉴定

摘要: 对海南4种蔷薇珊瑚(疑惑蔷薇珊瑚Montipora aenigmatica,壁垒蔷薇珊瑚Montipora circumvallata,单星蔷薇珊瑚Montipora monasteriata和叶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foliosa)的核糖体基因ITS的序列进行分析,并和来自Genbank的 ...

发明人: 李洪武,刘建根,师彦飞,胡兵,何志营,李光毅,李佳丽,沈嘉明,田洋

申请人: 海南大学

申请号: 201420670825.X

申请日期: 2014.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珊瑚繁育装置,包括基柱和繁育网,所述基柱设计为棱台形结构,基柱下底面的下方及其四周设置支撑柱、支撑钩,在基柱的顶部设置固定件;所述繁育网设计为网片结构,在繁育网的四角分别设有绳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网片式繁育网能采用先期在环境条件好的海区 ...

发明人: 李洪武,钱军,宋培学,夏忠国,谢杰坤,谢买胜

申请人: 海南大学

申请号: 201420368565.0

申请日期: 2014.0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包括棱台形水泥块,在水泥块的下底面设置支撑柱,水泥块的下底面的四周还设置支撑钩,水泥块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支撑固定作用,不易被流沙陷埋,抗风浪能力高,稳固,耐压,可提高培植珊瑚的存 ...

发明人: 李洪武,刘建根,师彦飞,胡兵,何志营,李光毅,李佳丽,沈嘉明,田洋

申请人: 海南大学

申请号: 201420670788.2

申请日期: 2014.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珊瑚礁基,包括基柱和基盘,所述基柱设计为棱台形结构,基柱下底面的下方及其四周设置支撑柱、支撑钩,在基柱的顶部设置锁定机构;所述基盘设计为片式结构,基盘上设有固定孔,在基盘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可移动式结构, ...

作者: 朱潜,孙杨,肖业有,宋培学,钱军,李洪武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三亚市海洋与渔业监测中心;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第5期 P444-448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胚胎发育;幼虫发育

摘要: 采集异株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自然排放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并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其胚胎和幼虫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风信子鹿角珊瑚是雌雄同体,体外受精,在月圆后2~3 d同期排卵;其胚胎发育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浮浪幼虫期、珊瑚幼体;受精卵经过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3 次

作者: 朱耀强,罗欣夏,宋培学,李洪武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水产养殖 2014 第35卷 第4期 P42-45

关键词: 抗冻剂;吸光光度值;叶绿素a含量;生长速度

摘要: 实验采用两步法冷冻技术低温保存小球藻和亚心扁藻,通过冻存后再培养的生长情况的研究,检验两步法冷冻技术低温保存藻种的可行性。实验利用两种不同的抗冻剂对各藻类分别进行预处理、冷冻保存、解冻、再培养,测定相应波段的吸光光度值,以计算叶绿素a的含量,反映各藻类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各藻类经冻存后均有成活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2 次

作者: 王尔栋,王钟,陈国华,蔡枫,李洪武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口澜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水产养殖 2014 第1期 P1-4

关键词: 珊瑚;捕食机制;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

摘要: 为探讨珊瑚对生物活饵料的捕食机制,选取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formosa)和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为实验对象,以轮虫(SS-type Rotifer)和丰年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生物活饵料进行投喂。通过对投喂饵料量、残余量,以及差值进行统计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5 次

作者: 宋培学,张婷,罗欣夏,朱潜,李洪武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科学养鱼 2013 第4期 P51-52

关键词: COD含量;养殖废水;净化效果;养殖水体;有机质含量;化学耗氧量;溶解氧含量;可重复利用

摘要: COD(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质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研究表明,当养殖水体中的COD含量过高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大量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有机酸、醇、醛类物质及其他还原性产物如H2S、CH4等,使水体缺氧、变黑发臭、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水生生物缺氧窒息或中毒死亡,水的可重复利用性大大 ...

作者: 宋培学,朱潜,钱军,张婷,李洪武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科学养鱼 2013 第10期 P52-53

关键词: 小球藻;水产品加工;污水处理;培养基;身体健康;氨氮含量;大型藻类;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

摘要: 我国是水产品加工大国,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高密度的水产品加工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但产生的富含氮、磷污染物的废水却逐渐成为新的污染源,若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将会导致地下水、土壤、生活用水、农作物、空气等污染,进而影响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绝迹。 ...

被引情况:超星被引 1 次

作者: 宋培学,汪李辛,张婷,李洪武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第2期 P159-162,237

关键词: Heterocyprissalina;生活史;生物学

摘要: Heterocypris salina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其寿命一般为45 d,从孵化长至成体需22(±2)d,在生长过程中外壳无变化,但是附肢有明显变化,同时有蜕壳现象,一般要经过8次蜕壳。产卵数为38(±3)个,孵化率为87%左右。H.salina为广盐广温动物,其温度耐受范围为8~44℃,生活 ...

李洪武教授简介

1993以国家教委公费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

1999获博士学位,

2000获日本理化研究所光合成科学研究室博士后资格。

2005被聘为日本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现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海洋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对海洋浮游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珊瑚生态健康与修复的研究及其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


1. 在研项目

课题项目合计7项(都是本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級1项、省自然基金1项、省市级2项;横向课题2项;(合计科研经费370万元)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玻璃化法与海藻酸微囊法对珊瑚胚胎冷冻保存效果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D0609)】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费42万。

(2)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利用“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开展珊瑚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立(项目编号ZDYF2016154)2016年1月-2018年12月,经费25万。

(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珊瑚胚胎的超低温保存(项目编号2015-4173)】2016年1月-2018年12月,经费8万。
      (4)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海底沙滩珊瑚移植创新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Hnky2016ZD-4】2016年1月-2018年12月,经费5万。

(5)三亚市专项科研试制项目(科技兴海)【造礁珊瑚固碳潜力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H201424)】2014年至今,经费10万。

(6)国家海洋局项目【大洲岛整治修复及保护任务-珊瑚海草养护与修复的项目(HZ2012-174)】2013年至今,经费190万。

(7)海南省海南铺前大桥工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2015年12月-2019年12月,经费90万。


2.获得专利(合计5项)
 (1)“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专利号:ZL.2014 2 0368565.0)
 (2)“移动式珊瑚繁育装置”(专利号:ZL.2014 2 0670825.X)
 (3)“移动式珊瑚礁基”(专利号:ZL.2014 2 0670788.2)
 (4)“高效气体溶解器”(专利号:ZL.2015 2 0327466.2)
 (5)“潮汐珊瑚繁殖设施” (专利号:2015 2 0648743.X)

3. 出版专著2部
 【海洋浮游生物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7万字、
 【海洋桡足类Pseudocalanus newmani Frost的繁殖、生长、代谢及其实验生态学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1万字


4.获奖
 指导研究生以【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为题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5.发表论文

 发表专业论文近40篇(SCI 3篇、与珊瑚相关9篇)。


6.组建了【珊瑚生态健康与修复科研团队】

团队成员
 (1)李洪武 珊瑚增值与生态修复(团队负责人)
 (2)姚雪梅 珊瑚分类与珊瑚生态系统菌落的研究
 (3)刘志媛 珊瑚生态系统附着藻类的研究
 (4)刘鈞玲 珊瑚生态系统底栖生物的研究
 (5)吴洪流 珊瑚生态系统毛额类的研究
 (6)赵平孙 珊瑚生态系统海马的研究